TA的每日心情 | 可爱 2021-8-11 19:01 |
---|
|
本站支持QQ登陆!微信客服号:luncang-net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初夏来临,气温渐渐升高,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也进入高发季节。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是蜱虫病中的一种,
也是我国首次发现的新发传染病。
这种病会不会人传人?
患病后有哪些症状?
日常生活中要如何预防?
一起来了解↓↓↓
什么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由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 发病高峰集中在5~8月份。
- 主要通过蜱虫叮咬传播。
- 接触患者血液或者分泌物可引起感染。
主要症状
- 患病后主要表现为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上。重者持续高热,可达40℃以上。
- 常见症状包括疲乏、恶心、呕吐等,部分可出现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
- 绝大多数患者恢复良好,有基础疾病者病情较重。
大家注意:孩子在户外玩耍时,请一定要小心这种会致命的小虫子——蜱虫,携带上百种病原,通过叮咬吸血传播给人类。蜱虫主要栖息在草地、树林、泥地中,它有两个活动高峰,主峰常在6月到7月,次峰在8月到9月。
蜱虫靠寄生吸血而生,钻进皮肤后,就开始吸血,然后不断的膨胀,吸血前干瘪如米粒,吸满血后饱满如豆:
蜱虫叮咬的危害:蜱虫叮咬一开始不痛不痒,1~2天后会出现红肿、疼痛,轻者局部仅有红斑,重者会出现丘疹、水疱等,可出现发热、头痛、腹痛、呕吐等症状。但若是遇到了生活在环境恶劣下的蜱虫,它身上就可能携带上百种病原,会传染一些严重的疾病:可能遭遇:莱姆病、斑疹热、Q热、森林脑炎、出血热、巴贝斯虫病、泰勒虫病、落基山斑疹热等8种病毒性、31种细菌性和32种原虫性疾病。
发现蜱虫叮咬,千万别硬拽!
看到这里,肯定很多人会说:蜱虫这么凶猛,发现后到底要怎么办?拍死吗?
不能拍!蜱虫的「嘴巴」有倒刺,刺入皮肤后很难被拔除,如果处理不当,蜱虫的口器残留在皮肤内,可能会引起发炎甚至感染。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
1. 用专用的镊子或钳子夹住蜱虫的头部,注意不要夹腹部;
2. 垂直向上拔出,不要手抖;
3. 取出蜱虫后,用碘伏给伤口消毒;
4. 拔下来的蜱虫可以用塑料袋或瓶子密封,万一伤口恶化,也能作为医生处理的参考。
如果蜱虫叮咬得很牢固,或者钻入过深,建议直接请医生处理。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用硬捏、死拽、火烧等方式取,很容易折断蜱虫的口器,还会刺激蜱虫分泌出更多唾液,增加感染的可能性。
另外,被蜱虫叮咬后,如果有携带疾病,潜伏期可长达 1 个月,所以一定要仔细观察孩子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有没有高烧不适等症状,一旦不对劲,就赶紧去医院检查。
不得不看的预防方法
面对蜱虫,防患于未然,是最好的解决方法,4个预防意识一定要有:
1.进入山地、林区,戴上宽边帽,穿浅色面料光滑的长衣长裤,扎紧裤腿袖管,不可穿凉鞋。
2.避免在野外长时间坐卧,及时检查领口、袖口、裤口等部位,避免蜱类入侵。
3.裸露的皮肤涂抹安全的驱蚊驱虫产品,及时补充,维持有效防护。
这里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宠物易被蜱虫寄生,要带宠物定期做驱虫护理,去野外回来,要认真检查,以免将蜱虫带回家里。
日常防护
- 外出时,尽量避免在蜱虫主要栖息地(如草丛、树林等)坐卧。进入这些地方,尽量穿长袖衣服和长裤,扎紧裤腿,不穿拖鞋或凉鞋。
- 在暴露的皮肤涂抹趋避剂,如避蚊胺(DEET),可维持数小时有效。衣服、靴子、帐篷等用氯菊酯等杀虫剂浸泡或喷洒。
- 蜱常附着于人的头皮、腰部、腋窝、脚踝等部位,一旦发现有蜱叮咬,切不可生拉硬拽,可用酒精局部消毒,并及时就医。
- 携带宠物外出到蜱生活区旅行时,除要做好自身防护外,离开时还应仔细检查宠物是否被蜱虫叮咬。
- 生活在山地、森林、丘陵等地区的居民,注意家居环境是否存在游离蜱、饲养的家畜是否有蜱附着,及时做好清理和杀灭工作。
转发起来,提醒身边的朋友们!
|
|